2月14日的臺灣臺南鹽水古鎮,適逢元宵與情人雙節之夜,來自廣西南寧的賓陽民間炮龍與著名的鹽水蜂炮聯袂齊發。兩岸雙炮在武廟彩龍塑像上空轟鳴,共慶佳節。賈國榮 攝
  
  2月14日的臺灣臺南鹽水古鎮,適逢元宵與情人雙節之夜,來自廣西南寧的賓陽民間炮龍與著名的鹽水蜂炮聯袂齊發。兩岸雙炮在武廟彩龍塑像上空轟鳴,共慶佳節。賈國榮 攝
  中新社臺南2月15日電 題:廣西賓陽炮龍與臺灣鹽水蜂炮在臺南“雙響炮”
  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
  14日晚,鹽水本地蜂炮和來自廣西南寧的賓陽炮龍的炮仗閃光,以不同的方式呈現,一起映亮臺南小鎮鹽水的夜空,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元宵佳節,為專程趕來的約20萬臺灣民眾,共同獻上新春的祝福。
  臺南鹽水蜂炮是臺灣最馳名的三大元宵習俗活動之一,相傳由1885年(光緒11年)先民請出當地武廟的關聖帝君神轎繞境巡游,燃放鞭炮至天明,以對付霍亂瘟疫橫行的習俗演進而成,每年兩天的活動都吸引數十萬民眾參加。
  14日,惱人的冷雨不再光臨,又逢周末,各地人潮匯聚人口僅約3萬的小鎮鹽水,據估計有20萬,比前一天明顯增加了許多。晚6時,多個蜂炮輦轎繞境活動循古例從武廟前出發,開始繞行。轎群在成千上萬的民眾及游客簇擁下,緩緩向各條大街小巷推進。行至商家、住戶門口時,主人將大小蜂炮巢依序抬至路上,將寫著“文衡聖帝千秋”的紅紙罩撕下燃燒,表示將“蜂炮陣”獻給關帝君,點燃炮城的引信。
  據預計,今年元宵夜鹽水有約200座炮城,依不同時段陸續施放,使小鎮徹夜炮聲此起彼落,漫天震響,加上五光十色的夜空,頗為壯觀。
  在今年元宵蜂炮活動主會場鹽水初中操場,造型為“關公騎赤兔馬”的12米高主炮城“龍馬精神馬到成功”,於晚9時施放,約40萬發蜂炮(衝天炮)帶著刺耳的鳴叫聲,萬箭齊發,拖著焰火尾巴如蜂群般向外橫飛狂射,周遭人潮,都戴著全罩式安全帽、口罩、手套,穿有棉長褲、外套,脖圍棉毛巾,並上下跳動,全副武裝地盡情享受衝天炮不斷沖炸身體的“犁蜂炮”洗禮。加上七彩燈光閃爍,高空焰火、煙火瀑布,一片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,將活動推向高潮。
  一個多小時後,源於北宋年間、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西賓陽炮龍接續登場。鼓樂響處,人們在操場上讓出一塊空地。發光龍珠開道,16名舞龍人頭戴藤帽,身系腰帶,舞動著七節30米的金色巨龍,光上半身吆喝著上陣,任由共100萬響特製的“炮龍炮”在身邊炸響。炮助龍興,龍憑炮威,巨龍時而高昂起頭,向天空噴射出一團團火焰,時而搖擺奔騰,和光彩奪目的龍珠相互輝映。一串串的電光爆竹密集脆響,卸去防護裝備的民眾捂著耳朵,卻不願離去。
  舞龍結束,許多民眾仿照賓陽民俗鑽龍肚、摸龍身,而揪龍鬚最搶手,大家期盼一年吉祥如意的激情、投入讓場面一度差點失控。隨後,舞龍人將炮龍投入火中,“送龍升天”,不少民眾久久圍著火堆默默祈福。
  13日,南寧賓陽民俗文化代表團一行43人抵達臺南鹽水,正式拉開了2014年兩岸民俗文化“臺南鹽水蜂炮—南寧賓陽炮龍”(雙炮)交流活動帷幕。當天,賓陽炮龍、游彩架參加了鹽水蜂炮繞境巡游活動,即已受到鹽水民眾和眾多游客的歡迎和喜愛。
  作為邁入第二年的鹽水蜂炮、賓陽炮龍雙向民俗交流活動,本月8日,前臺南縣民政局局長蔡宏郎率臺南鹽水武廟蜂炮代表團一行12人,抵達廣西南寧,併進行了示範性表演呈現。
  2009年,雙方在交流中發現,雙炮地雖遠卻同源,儘管製作、活動方式等各具風格,但百姓祈安求福的意涵一致,且都在春節期間舉辦,炮龍在正月十一,蜂炮在正月十五。“雙炮”文化交流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,從最初的單向交流,發展到雙向互動。雙方在前一年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上,2013年首次成功舉辦雙炮文化互動交流活動。
  14日下午,此次率賓陽民俗文化代表團來訪的南寧市副市長郭敏,在鹽水舉行的相關座談會上表示,賓陽縣與鹽水區從2009年開始交流,逐漸找到了在民俗文化方面的共通點,雙方傾註心血,“雙炮”活動綻放奪目光彩,展現出勃勃生機。她希望“雙炮”成為兩地聯絡親情,增進友誼的使者,以“雙炮”交流為契機,進一步促進兩地優秀民俗文化發揚光大,推動雙方在更多領域實現合作互利雙贏。
  臺南市副市長顏純左、市民政局局長陳宗彥、鹽水區區長顏進仕等出席座談會,對兩地交流活動表達支持。他們提到,雙炮民俗交流,已在兩地開花結果,蔚然成型,也給兩岸民眾帶來轟動和友誼;希望在此基礎上,能在農業、經貿、觀光和文化等領域有更積極的合作交流,互利共贏。
  會上,雙方簽署了《臺南鹽水·南寧賓陽發展現代農業合作意向書》,約定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建立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關係,特別是推動臺灣甘蔗、九品蓮花等農作物品種落戶賓陽。(完)  (原標題:廣西賓陽炮龍與臺灣鹽水蜂炮在臺南“雙響炮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x28gxkz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